【弃之以敝履是什么意思】“弃之以敝履”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意是把破鞋扔掉。后来引申为对某人或某物极其轻视、毫不在意的态度。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曾经重视的东西或人,现在却完全不在乎,甚至像丢弃破鞋一样随意抛弃。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弃之以敝履 |
拼音 | qì zhī yǐ bì lǚ |
出处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字面意思 | 把破鞋扔掉 |
引申意义 | 轻视、抛弃、不重视 |
使用场景 | 形容对人或事物的冷漠、忽视或抛弃态度 |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的是韩信早年落魄时,曾受胯下之辱,后功成名就,对于当年羞辱他的人,不仅没有报复,反而给予厚赏。司马迁在记载此事时,用了“弃之以敝履”的说法,形容他对过去耻辱的不屑一顾。
现代使用中,“弃之以敝履”多用于描述对曾经重要的人或事不再重视,甚至彻底放弃的态度。例如:
- 他曾经很看重这段感情,如今却弃之以敝履。
- 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些人只是一味地冷眼相待,弃之以敝履。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视如草芥、置之不理、漠不关心 |
反义词 | 倍加珍惜、念念不忘、铭记于心 |
四、总结
“弃之以敝履”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表达方式,强调了对某人或某物的极度轻视和抛弃。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否定,也反映出一种情绪上的决绝。在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需注意语境,避免造成误解。
通过理解其来源、含义及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