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的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阳光洒在水面上,仿佛为江面铺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这里的“铺”字用得极为传神,生动地表现出夕阳余晖洒满江面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感觉。
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进一步刻画了夕阳映照下江水的颜色变化。一半的江水呈现出深绿色(瑟瑟),另一半则被夕阳染成了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色彩的变化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也反映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点明了时间和季节。“可怜”在这里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可惜”,而是表达一种怜爱之情。九月初三的夜晚,秋意渐浓,给人以清新凉爽之感。
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将视线从江面转移到天空。露珠晶莹剔透,如同珍珠一般美丽;弯弯的新月则像一张弓,悬挂在夜空中。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夜晚的美景,还寄托了诗人淡淡的乡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傍晚江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它以其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