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首句“一道残阳铺水中”,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这里的“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字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洒在水面上的状态,仿佛给江面铺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进一步刻画了夕阳映照下江水的变化。“瑟瑟”形容江水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深绿色,而“红”则是夕阳余晖带来的红色光芒。这一句通过对比,将江水的色彩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点明了时间是在农历九月初三的夜晚。“可怜”在这里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怜惜,而是表达一种欣赏和喜爱的情感。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则将视线从江面转移到天空。晶莹剔透的露珠如同珍珠般闪耀,弯弯的新月犹如一张弓,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静谧而又美丽的夜景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反映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白居易在晚年曾因政治失意而退居洛阳,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寄情山水,享受生活的美好。《暮江吟》正是他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
总之,《暮江吟》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