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幕之宾的词语解释是什么】“入幕之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被邀请进入重要场合或参与核心事务的人。这个词语源自古代的官职制度和社交礼仪,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词语解释总结
“入幕之宾”字面意思是“进入帷幕中的宾客”,引申为受到重视、被邀请参与重要事务的人。在古代,帷幕是官员处理政务的地方,只有被信任的人才能进入,因此“入幕之宾”象征着受重用、有地位的人物。
- 词义:指被邀请进入重要场合或参与核心事务的人。
- 出处: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王导以清谈为务,不亲政事,而诸将皆敬之,谓之‘入幕之宾’。”
- 用法:多用于形容对某人给予高度信任和尊重。
- 近义词:贵宾、座上客、心腹、得力助手
- 反义词:门外汉、局外人、旁观者
二、表格形式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入幕之宾 |
字面意思 | 进入帷幕中的宾客 |
引申含义 | 被邀请进入重要场合或参与核心事务的人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用法 | 形容对某人给予高度信任和尊重 |
近义词 | 贵宾、座上客、心腹、得力助手 |
反义词 | 门外汉、局外人、旁观者 |
文化背景 | 源自古代官职制度和社交礼仪,象征受重视和信任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职场中:领导说:“你是我身边的入幕之宾,很多事情都交给你做。”
- 文学作品中:小说描写一个谋士被主公视为“入幕之宾”,参与机密谋划。
- 日常交流中:朋友开玩笑说:“你是我家的入幕之宾,什么事都让你知道。”
四、注意事项
虽然“入幕之宾”听起来比较文雅,但在现代口语中并不常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入幕之宾”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信任关系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