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获至宝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如获至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得到了非常珍贵的东西,感到非常高兴和珍惜。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常见于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中。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如获至宝 |
拼音 | rú huò zhì bǎo |
释义 | 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一样,形容得到极为宝贵的东西时的喜悦心情。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获得稀有、珍贵物品或重要信息时的激动与满足感。 |
近义词 | 如获至珍、喜出望外、欣喜若狂 |
反义词 | 一无所获、失之交臂、懊悔不已 |
二、出处考证
“如获至宝”最早见于古代文献,但具体出处存在一定的争议。较为常见的说法是,该成语源自《后汉书》中的记载,不过更确切的出处可能是《晋书·王导传》或《宋书·谢灵运传》等史书。
例如,在《晋书·王导传》中,有这样一句话:“(王导)每见帝,未尝不言人主之德,而至于临朝,则肃然顾望,若有所惧。其心如获至宝,不敢自专。”这表明当时人们用“如获至宝”来形容对皇权的敬畏和珍视。
此外,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诗作中也曾使用过类似表达,进一步说明这一成语在古代文人中的使用频率较高。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如获至宝”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1. 获得珍贵物品:如买到一本古籍、收藏品等。
2. 得到重要信息:如发现一个重要的线索或机密消息。
3. 情感上的满足:如找到失落已久的旧物,或重逢久别的亲人。
四、总结
“如获至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表达了对珍贵事物的珍视,也体现了古人对物质和精神价值的重视。虽然具体出处尚无定论,但其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广泛应用,足以证明其影响力和生命力。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如获至宝 |
含义 | 得到极其珍贵的东西时的喜悦心情 |
出处 | 多见于《晋书》《宋书》等古代文献 |
现代用法 | 描述获得珍贵物品、重要信息或情感满足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人对珍宝的重视及情感表达方式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如获至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东西,同时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