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于那一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在1979年发起的一场军事行动,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边境安全。这场战争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对中国与越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总结。
一、事件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中越两国关系因边界争端、意识形态分歧以及地区势力角逐而日益紧张。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逐步加强对柬埔寨的军事干预,并试图在东南亚扩大影响力。与此同时,越南在中越边境频繁挑衅,导致中国方面认为有必要采取军事手段进行反击。
二、战争概述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对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战,主要作战区域集中在广西和云南边境地区。战争持续约一个月,至3月底基本结束。尽管战斗规模有限,但其战略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更加明确。
三、关键信息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战争名称 | 对越自卫反击战 |
| 开始时间 | 1979年2月17日 |
| 结束时间 | 1979年3月16日 |
| 主要战场 | 广西、云南边境地区 |
| 参战方 | 中国 vs 越南 |
| 战争性质 | 自卫反击战 |
| 战略目的 | 维护国家主权、打击越南侵略行为 |
| 战争影响 | 增强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也促使中越关系进入长期冷淡期 |
四、历史意义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军事行动之一,体现了中国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决心与立场。虽然战争时间较短,但它为中国后续的外交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这场战争也反映出当时国际格局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地区事务中逐渐增强的话语权。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对越自卫反击战”确实开始于1979年。这一事件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战略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