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意思】“刚愎自用”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性格固执、不听劝告、坚持己见。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评价他人行为时,用来指出其缺乏灵活性和合作精神。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刚:固执;愎:任性;自用:只凭自己意愿行事。形容人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做事独断专行。 |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无道,其民不附,其臣不谏,其国将亡,而君不悟,是谓刚愎自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不听取他人意见、一意孤行的人。
常见用法:
- 他总是刚愎自用,从不听取团队建议。
- 这位领导刚愎自用,导致公司内部矛盾不断。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固执己见、我行我素、独断专行 |
反义词 | 虚心听取、从善如流、集思广益 |
四、使用场景
1. 工作场合:用于描述领导或同事不听取他人意见,导致决策失误。
2. 家庭关系:形容家人之间沟通不畅,一方不愿妥协。
3. 教育领域:老师批评学生不听劝导、固执己见。
五、注意事项
- 使用此成语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在正式场合中,应尽量使用更委婉的表达方式,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成语虽有贬义,但也可用于自我反思,提醒自己保持开放心态。
总结
“刚愎自用”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的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固执己见、拒绝听取他人意见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倾听、接纳不同的声音,避免因“刚愎自用”而导致不必要的冲突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