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然无存意思】“荡然无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物或某种状态完全消失、毫无踪迹。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都较为常见,尤其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或历史叙述中出现频率较高。
一、成语释义
词义解析:
- 荡然:形容空无一物,一片空虚。
- 无存:没有存在的痕迹。
- 整体含义:形容事物完全消失,不再有任何遗留。
近义词:
- 烟消云散
- 化为乌有
- 一去不返
反义词:
- 原封不动
- 完好无损
- 依然存在
二、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 举例说明 |
描述物品消失 | 战争摧毁了整个村庄,昔日的房屋早已荡然无存。 |
表达情感失落 | 那段美好的回忆,如今已荡然无存。 |
叙述历史变迁 | 远古文明的遗迹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传说。 |
三、成语来源
“荡然无存”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其言也,虽未尽善,然足以劝人以德,而使人知义之所在。若夫文辞之华,辞章之美,非所急也。今世之人,多务浮华,而忘本实,是以风俗日衰,礼义日丧,贤者隐退,小人得志,天下之事,荡然无存。”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荡然无存”最初用来形容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的丧失,后来逐渐演变为更广泛的用法。
四、注意事项
1. 语境适用性:该成语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不适合口语化表达。
2. 情感色彩:通常带有消极或惋惜的情绪,强调“失去”的无奈感。
3. 搭配对象:可以用于具体事物(如建筑、物品)或抽象概念(如记忆、信念)。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荡然无存 |
含义 | 形容事物完全消失,毫无踪迹 |
近义词 | 烟消云散、化为乌有、一去不返 |
反义词 | 原封不动、完好无损、依然存在 |
来源 | 《后汉书·王符传》 |
使用场景 | 物品消失、情感失落、历史变迁 |
注意事项 | 正式场合使用,带有消极情绪,可修饰具体或抽象事物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荡然无存”不仅是一个简洁有力的成语,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色彩。在写作或表达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