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古诗意思】《咏华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相传为北宋时期七岁神童寇准所作。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华山的高耸与壮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解读及总结。
一、诗歌原文
>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举头红日近,低头白云低。
二、诗意解析
1.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这两句写出了华山之高,仿佛只有天空在它之上,没有其他山峰能与之比肩。表现出华山的巍峨与超凡脱俗。
2. “举头红日近,低头白云低”
诗人站在山顶,抬头望去,太阳仿佛触手可及;低头俯视,云雾缭绕,似乎低垂于脚下。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登高望远时的视觉感受。
三、
《咏华山》虽然只有四句,但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全诗通过对华山高耸入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敬畏之情,同时也隐含着一种超越世俗、心怀天下的豪情。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以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四、表格总结
诗句 | 理解 | 表达情感 |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华山极高,唯有天空与之相映 | 赞美华山之高,表达敬仰之情 |
举头红日近,低头白云低 | 登高望远,红日近在眼前,白云低垂脚下 | 描绘登高后的视觉感受,体现自然壮丽 |
五、结语
《咏华山》作为一首经典古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其简洁有力的语言,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审美意义上,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