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古文翻译】《人琴俱亡》是出自《世说新语·伤逝》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王子猷(王徽之)得知弟弟王献之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最终也随弟而去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对亲情的深厚情感和生死相随的悲壮情怀。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原文 | 翻译 |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 王子猷和王献之都病得很重,但王献之先去世了。 |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 王子猷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一点消息都没有?这一定是已经去世了。” |
语未毕,有载书还者,曰:“王郎卒。” | 话还没说完,就有送信回来的人说:“王郎去世了。” |
子猷便恸绝,良久,谓人曰:“吾本谓清,而今死矣,使人意气顿尽。” | 王子猷顿时悲痛晕厥,过了很久才醒来,对人说:“我原本以为他能好起来,现在却死了,让人顿时心灰意冷。” |
既葬,子猷久不哭,而独坐一室,扶琴,曰:“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安葬之后,王子猷很久没有哭,只是独自坐在房间里,拿起琴说:“子敬啊子敬,人和琴都失去了。” |
因恸绝,良久方苏。 | 于是又悲痛昏厥,很久才苏醒过来。 |
二、文章内容说明
这篇短文通过简洁的语言,刻画了王子猷在弟弟去世后的极度悲伤。他不仅在听到消息时立刻感受到死亡的来临,而且在安葬后仍无法释怀,最终因悲痛过度而死去。这种“人琴俱亡”的说法,成为后世表达深切哀悼的典故。
从文学角度看,《人琴俱亡》虽篇幅短小,但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仅是对兄弟情谊的深情描绘,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
三、总结
《人琴俱亡》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古文,讲述的是王子猷因弟弟王献之去世而悲痛欲绝,最终也随弟而去的故事。文中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古代人对亲情的重视与对生命的感慨。
内容要点 | 简要说明 |
故事背景 | 王子猷与王献之同病,王献之先亡 |
情感表达 | 王子猷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最终也去世 |
文学价值 | 短小精悍,情感真挚,具有强烈感染力 |
典故意义 | “人琴俱亡”成为表达哀悼的常用语 |
如需进一步探讨《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或相关人物,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