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丧考妣意思】“如丧考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极度悲痛或焦虑而表现得非常痛苦、慌乱,甚至失去常态。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丧礼文化,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
一、
“如丧考妣”原意是指像失去了父母一样悲伤,后来引申为形容人因某事感到极度痛苦、焦虑或惊慌失措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讽刺或夸张地描述一个人在面对某种重大打击时的反应,常带有贬义色彩。
在现代语境中,“如丧考妣”不再仅限于亲人去世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些事情的极度担忧或恐惧,比如考试失败、工作失误等。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如丧考妣 |
拼音 | rú sàng kǎo bǐ |
出处 | 出自《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母,未葬,孔子曰:‘吾与汝,弗如也。’”后世引申为“如丧考妣”。 |
原意 | 像失去了父母一样悲痛,形容极度的哀伤。 |
引申义 | 形容因某事极度痛苦、焦虑或惊慌失措。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描写情绪极端状态,常带贬义或夸张语气。 |
近义词 | 痛不欲生、悲痛欲绝、心如刀割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处之泰然、无动于衷 |
例句 | 他得知公司要裁员,如丧考妣,整天闷闷不乐。 |
三、使用建议
“如丧考妣”虽然形象生动,但因其强烈的负面情绪色彩,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应谨慎使用。若想表达类似意思,可考虑使用“悲痛万分”、“焦虑不安”等更为中性的词汇。
总之,“如丧考妣”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