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怎么读】“同仇敌忾”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共同对敌、情绪激昂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遇到这个成语的发音问题,尤其是对于不熟悉文言词汇的人来说。下面我们将从拼音、含义、用法以及常见错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是一个四字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同仇敌忾,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意思是:大家抱着同样的仇恨,对敌人充满愤怒和憎恨,形容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精神。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集体对抗外敌或不公时的坚定态度,常用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或演讲中。
在发音方面,“忾”字较为生僻,容易误读为“kǎi”或“gài”,实际上正确的读音是“kài”。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同仇敌忾”通常用于群体行为,不宜单独用于个人。
- 成语结构固定,不能随意拆分或更改顺序。
- 注意区分“忾”与“概”、“慨”等字的发音和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全称 | 同仇敌忾 |
拼音 | tóng chóu dí kài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含义 | 大家怀着同样的仇恨,对敌人充满愤怒,形容团结一致、共同抗敌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集体行动,强调团结和对抗精神 |
常见错误 | 1. “忾”误读为“kǎi”或“gài” 2. 单独用于个人 3. 结构随意更改 |
正确读音 | 同(tóng)、仇(chóu)、敌(dí)、忾(kài) |
近义词 |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齐心合力 |
反义词 | 分崩离析、各自为政、貌合神离 |
三、结语
“同仇敌忾”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成语,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内涵。掌握其正确发音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在日常学习和使用中,应注意避免常见的发音和用法错误,做到准确、规范地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