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原文及翻译】《墨池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讲述王羲之在墨池练字的故事,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敬仰和对勤奋精神的赞美。以下是对《墨池记》原文与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文章
《墨池记》是一篇借古喻今的文章,作者曾巩通过讲述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墨池边苦练书法的故事,引申出“勤能补拙”的道理。文章不仅赞美了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也强调了成功离不开刻苦努力。文中提到,王羲之在墨池边练习书法,日复一日,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后人因此将此地称为“墨池”。文章结尾指出,若不勤奋,即使有天赋也无法成就大业。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 临川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隆起,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也。 | 新城上面,有一个低洼而宽长的水池,叫王羲之的墨池。 |
夫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先不甚工,所以必得之于酒乎? | 王羲之的书法,晚年才达到高超的境界,那么他早年并不太擅长,难道是因为他后来通过饮酒得到了灵感吗? |
或曰:“以酒求书,则过矣。” | 有人问:“用酒来求书法,这是不对的。” |
余以为:羲之之书,未尝不可学也;然其学之者,或不能至其妙。 | 我认为:王羲之的书法是可以学习的,但那些学习他的人,往往无法达到他的境界。 |
盖其自得于心,而假物以发之耳。 | 他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境界,是因为他内心有所领悟,借助外物来表达罢了。 |
今夫学者,或务于名,或逐于利,而不知养其心。 | 如今的学习者,有的追求名声,有的追逐利益,却不知道修养自己的内心。 |
是以虽有志于学,而终不能成。 | 因此,虽然有学习的愿望,但终究难以成功。 |
三、文章主旨归纳
《墨池记》通过对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回顾,强调了“勤学”与“养心”的重要性。文章指出,真正的艺术成就不仅源于天赋,更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内心的修养。同时,作者也批评了当时一些人只追求名利而不注重内在提升的现象,呼吁人们回归学习的本质。
四、结语
《墨池记》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古代文人重视修身、立志成才的典范之作。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学习书法的启示,也为现代人如何面对学习与人生提供了宝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