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皇失措的意思是什么】“张皇失措”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的慌乱和不知所措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紧张、恐惧或意外情况下失去冷静、无法正常应对的情形。
一、成语解析
- 词义:形容人因惊慌、害怕而失去常态,举止慌乱,不知如何是好。
- 出处:出自《明史·杨涟传》:“(魏忠贤)欲杀涟,先使御史张讷诬劾之,遂下诏狱。涟被搒掠,血流满体,竟不承。忠贤怒曰:‘此老倔强,不可屈也。’遂遣锦衣卫往逮,张皇失措,几不能言。”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表示某人面对突发状况时的慌乱状态。
- 感情色彩:贬义词,带有批评或同情的意味。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惊慌失措、手足无措、惊惶失措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处变不惊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突发事故 | 事故发生后,他张皇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
考试失利 | 成绩出来后,她张皇失措,哭了起来。 |
面对批评 | 老师批评他时,他张皇失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
四、总结
“张皇失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慌乱状态。它不仅表达了情绪上的不安,还反映了行为上的失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陷入这种状态,学会冷静应对各种挑战。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张皇失措 |
释义 | 因惊慌而失去常态,不知所措 |
出处 | 《明史·杨涟传》 |
近义词 | 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使用场景 | 突发事件、考试失利、面对批评等 |
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