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什么意思】“曲高和寡”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种现象:作品或言论高雅、深奥,但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人却很少。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音乐理论,后来被引申为对艺术、思想或行为的一种评价。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曲高和寡 |
拼音 | qǔ gāo hé hǎn |
出处 |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本义 | 歌曲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越少。 |
引申义 | 作品或言论高深难懂,能理解的人很少;也比喻志向远大,但知音稀少。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艺术、文学、思想等方面的作品或观点。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曲高和寡”最早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宋玉的《对楚王问》。楚王问宋玉为何不受欢迎,宋玉以“曲高和寡”作答,意思是自己所作的诗赋太高雅,普通百姓难以理解,因此能欣赏的人很少。
随着时间推移,“曲高和寡”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象征,不仅用于音乐,还广泛应用于文学、哲学、政治等领域,用来形容那些超前、深奥、不易被大众接受的思想或作品。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文学评论 | “这部小说语言晦涩,思想深刻,可谓‘曲高和寡’。” |
艺术评价 | “他的画风独特,一般人难以欣赏,真可谓‘曲高和寡’。” |
政治隐喻 | “这位官员的政策太理想化,群众难以理解,可以说是‘曲高和寡’。”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孤芳自赏、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同义) |
反义词 | 浅显易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五、总结
“曲高和寡”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既表达了对高雅艺术或思想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孤独、不被理解的感慨。在现代社会中,它提醒我们:追求卓越和深度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与大众的沟通与共鸣。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接受。
结语:
“曲高和寡”不仅是对艺术的评价,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愿我们在追求高度的同时,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