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累牍指什么】“长篇累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讲话等内容冗长、啰嗦,缺乏重点。这个成语在日常使用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用来批评那些内容繁杂、重复啰嗦的表达方式。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长篇累牍 |
拼音 | cháng piān lěi dú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其文辞不约而烦,其说理不简而详,是谓长篇累牍。” |
含义 | 形容文章或讲话内容冗长、啰嗦,没有重点,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带贬义,也可用于口语中。 |
近义词 | 冗长、啰嗦、拖沓、赘述 |
反义词 | 简明、扼要、简洁、精炼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写作中 | 某篇文章内容过多,没有重点,读者难以抓住核心意思。 |
讲话中 | 一个人说话反复重复,让人感到不耐烦。 |
工作汇报 | 汇报材料过于详细,缺乏逻辑性,显得拖沓。 |
学术论文 | 文章结构松散,论证不够清晰,内容堆砌。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误用点1:有人将“长篇累牍”理解为“文章很长”,其实它强调的是“内容多且无条理”。
- 误用点2:有些人用“长篇累牍”来形容正式文件或官方报告,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这类文本通常有明确的格式和结构。
- 注意点:在正式写作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该词,除非是为了批评某种表达方式。
四、总结
“长篇累牍”是一个典型的贬义成语,用来形容文章或讲话内容冗长、啰嗦,缺乏重点和逻辑。虽然它在语言中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但在正式场合中使用需谨慎,以免影响表达效果。
总结要点 | 内容 |
含义 | 冗长、啰嗦、无重点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性的语境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对内容质量的评价 |
使用建议 | 在正式场合慎用,避免误解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长篇累牍”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反思。在写作和沟通中,保持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