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肥厚型心肌病2例】在临床实践中,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一种以心室壁异常增厚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脏病,常表现为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严重时可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由于其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近年来,超声心动图作为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强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HCM的筛查和诊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本文通过两个典型病例,探讨超声检查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
病例一:
患者男性,42岁,因反复胸闷、气短就诊。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左室高电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室前壁及室间隔显著增厚,厚度达18mm,同时存在明显的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彩色多普勒显示收缩期血流速度加快,最大流速达3.2m/s,符合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特征。结合家族史及基因检测结果,最终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
病例二:
患者女性,35岁,体检时发现心脏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超声检查示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呈不对称性增厚,最厚处达16mm,左心室腔较小,收缩功能正常。CDFI显示舒张期二尖瓣反流轻度,提示可能存在左心室顺应性下降。进一步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为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
上述两例病例均通过超声心动图初步明确诊断,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准确评估心肌厚度、心腔大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还能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是HCM筛查和随访的重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仍需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心脏MRI、CT等)相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此外,对于有家族史或疑似遗传性心脏病的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病因,指导个体化治疗和遗传咨询。
总之,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其简便快捷的特点使其成为首选的筛查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超声在HCM诊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