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middot及博山寺作》赏析)】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其词风豪放而深沉,常以边塞、爱国、忧思为主题。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却屡遭排挤,壮志难酬,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悲壮与无奈的情感。《鹧鸪天·博山寺作》便是这样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词作。
原词如下:
> 《鹧鸪天·博山寺作》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虽短小精悍,但情感层层递进,语言质朴却意味深长。全词通过对人生不同阶段对“愁”的理解变化,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开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描绘了少年人的天真与浪漫。他们初涉世事,尚未真正经历人生的风雨,却喜欢登高望远,为赋新词而强说愁。这里的“愁”是虚无缥缈的,是一种青春特有的矫情与多愁善感。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作者逐渐体会到“愁”的真实含义。“而今识尽愁滋味”,此时的“愁”已不再是少年时的浮浅之感,而是源于现实的沉重与无奈。他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欲说还休”,最终只能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天凉好个秋”。
这一句看似随意,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它既是对现实的无奈回应,也是对内心苦闷的掩饰。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辛弃疾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内心的痛苦无法倾诉,只能借自然景象来寄托心绪。
整首词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人生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也反映出作者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复杂心境。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中“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艺术风格。
总的来说,《鹧鸪天·博山寺作》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幅人生感悟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文人的孤独、一个战士的无奈,以及一个时代的悲剧。辛弃疾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深沉的情感,这正是其词作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