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什么意思】“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最初用于描述在绑架或人质事件中,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或认同的现象。这个词源自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抢劫案,当时被劫持的人质在获释后反而对劫匪表现出同情甚至支持。
一、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心理反应,常见于极端压力或威胁情境下。其核心特征是受害者对施害者产生情感上的依赖或认同,这种现象可能表现为对施害者的感激、保护或合作行为。尽管这一概念在心理学界存在争议,但它在大众文化中被广泛使用,用来描述某些特殊人际关系中的复杂心理状态。
该综合征并非正式的心理疾病诊断,而是一种观察到的行为模式。它可能出现在各种形式的控制关系中,如家庭暴力、职场压迫、亲密关系中的操控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英文名称 | Stockholm Syndrome |
起源事件 | 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银行劫案 |
定义 | 在极端威胁或控制环境下,受害者对施害者产生情感依赖或认同的现象 |
核心特征 | 情感依赖、认同施害者、保护施害者、合作行为 |
常见场景 | 绑架、人质事件、家庭暴力、职场压迫、亲密关系中的操控 |
心理学地位 | 非正式心理诊断,属于行为模式观察 |
现实应用 | 用于解释某些特殊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变化 |
争议点 | 是否为独立心理现象,还是其他心理机制的表现 |
三、补充说明
虽然“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常被用来形容人质与绑匪之间的情感联系,但现代研究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更多地与创伤后应激反应、依赖心理、生存本能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现某人对控制者表现出异常的顺从或情感依赖,应谨慎对待,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总之,“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不仅是历史事件的产物,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极端情境时,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