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名落孙山古诗及翻译

2025-07-27 01:52:32

问题描述:

名落孙山古诗及翻译,在线等,求大佬翻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7 01:52:32

名落孙山古诗及翻译】“名落孙山”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科举考试的典故,常用来形容考试或竞争中未能取得好成绩,排名靠后。虽然它听起来有些贬义,但背后却有着一段富有文化底蕴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句成语的出处、相关的古诗以及其背后的含义。

“名落孙山”最早出自宋代的《宋史·刘宰传》:“此人虽有文才,然名落孙山。”后来,这一说法逐渐演变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比喻考试失败或在竞争中失利。

尽管“名落孙山”本身并非一首完整的古诗,但它与一位名叫孙山的考生有关。据传,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有一位名叫孙山的书生,他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而另一位考生则名落孙山,未能中榜。于是,“名落孙山”便成为了一个形象化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那些没有被录取的人。

虽然没有直接以“名落孙山”为题的古诗,但在许多描写科举制度和士人命运的诗词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情感与主题。例如:

> 《登科后》——唐·孟郊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考中进士后的喜悦心情,与“名落孙山”形成鲜明对比。它反映出科举制度下士人的命运起伏,也体现了古人对功名的重视。

再如: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虽然这首诗不是直接描写考试失利,但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暗示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无奈与挣扎。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对于功名的追求既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压力。而“名落孙山”正是这种复杂心态的一个缩影。

总的来说,“名落孙山”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承载着古代士人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在今天,我们或许不再面临科举考试的压力,但“名落孙山”的精神内核依然值得我们深思:面对失败,如何保持希望与坚持,才是真正的成长之道。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