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理解性默写-20220608180415】《拟行路难》是南朝诗人鲍照所作的一首乐府诗,全诗以“泻水置平地”起兴,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与无奈。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学习《拟行路难》时,理解性默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背诵诗句,更强调对诗歌内容、情感和写作手法的理解。通过理解性默写,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解性默写题型及参考答案:
1.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流”一句中,“泻水”象征着什么?
答:象征人生的命运,如同水流一样,无法控制,只能随波逐流。
2.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不满,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苦闷。
3.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句诗揭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压抑,虽然心中有千般感慨,却因现实的压迫而不敢言说。
4. 请写出《拟行路难》中表达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句子。
答:“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5.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泻水置平地”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答:“泻水置平地”是一个典型的自然意象,用以比喻人生的不平等与不可控。水在平地上流动,象征人生命运的无常与无奈,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些理解性默写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与思辨能力。建议在复习时,结合诗歌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时代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全面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总之,《拟行路难》作为一首经典古诗,其深刻的情感表达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思考。通过理解性默写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深化对诗歌的理解,真正实现“读有所得,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