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安全教案《不和陌生人走》】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陌生人”的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学习遇到陌生人时的正确应对方法,提高防范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动画视频(如《小兔子不跟陌生人走》)
- 模拟情境道具(如帽子、围巾、玩具等)
- 安全儿歌或童谣
- 幼儿用书或图画本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兴趣:“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认识的人?他们想带你去哪?”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陌生人”这一主题。
2. 故事讲述(8分钟)
播放或讲述一个关于“不和陌生人走”的故事,例如:小明在公园玩时,一个陌生阿姨说要带他去买冰淇淋,小明没有答应,最后安全回家。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陌生人可能有不良意图,不能轻易相信。
3. 情景模拟(10分钟)
教师设置几个生活中的常见情景,如:有人自称是妈妈的朋友来接孩子、有人给糖果说是送给他的、有人问路并想带他走等。请幼儿分组讨论并表演如何应对,教师适时给予指导与鼓励。
4. 安全儿歌学习(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一首简单的安全儿歌,如:
> “陌生人,别轻信,
> 不要跟他走,
> 找老师,找家长,
> 安全最重要。”
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词帮助幼儿记忆安全知识。
5. 巩固练习(7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例如:有人给糖要不要拿?有人问路要不要带?通过互动游戏加深理解。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强调“不和陌生人走”的重要性,并提醒幼儿回家后可以和家长一起复习今天学到的知识。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内容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家长配合:通过家园联系册或微信群,向家长传达本次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进行相关教育。
- 区角活动:在班级设立“安全小卫士”角,提供相关绘本、角色扮演道具,供幼儿自主探索与学习。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故事、情景模拟和儿歌为主要形式,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参与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结合更多真实案例,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与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