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芣苢的出处及翻译】《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作品。其中,《国风·周南》中的《芣苢》是一首描写劳动场景的小诗,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展现了古代妇女采集野菜的情景。
一、出处
《芣苢》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中较为简短的一篇。全诗共六句,重复使用“采采芣苢”作为开头,形成一种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表达方式。
二、原文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三、翻译
原文 | 翻译 |
采采芣苢 | 采摘那繁茂的芣苢(一种野菜) |
薄言采之 | 轻轻地采摘它 |
采采芣苢 | 采摘那繁茂的芣苢 |
薄言有之 | 想办法把它收集起来 |
采采芣苢 | 采摘那繁茂的芣苢 |
薄言掇之 | 一点点地拾起它 |
采采芣苢 | 采摘那繁茂的芣苢 |
薄言捋之 | 用手搓下它的果实 |
采采芣苢 | 采摘那繁茂的芣苢 |
薄言袺之 | 把它装进衣襟里 |
采采芣苢 | 采摘那繁茂的芣苢 |
薄言襭之 | 把它收进腰带中 |
四、总结
《芣苢》虽然篇幅简短,但通过反复的“采采芣苢”和不同的动词(采、有、掇、捋、袺、襭),生动描绘了妇女们在田野间劳作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朴素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美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芣苢》 |
出处 | 《诗经·国风·周南》 |
体裁 | 四言诗 |
主题 | 劳动生活 |
特点 | 重复结构、节奏感强、语言朴实 |
翻译重点 | “采采”表示采摘的样子,“薄言”为“我”或“我们”的意思,“掇、捋、袺、襭”均为具体动作 |
这篇文章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简洁明了,避免了AI生成的机械感,更贴近自然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