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传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它详细记载了秦末英雄项羽的生平事迹,从他的崛起、征战到最终失败的过程,展现了这位“霸王”的雄才大略与悲剧命运。本文将对《项羽本纪》的原文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附上部分关键段落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篇章。
一、
《项羽本纪》以项羽的成长、征战和失败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文章分为多个阶段:
1. 出身与早年:项羽出身楚国名门,自幼志向不凡,力能扛鼎,性格刚烈。
2. 反秦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迅速壮大势力,成为反秦主力之一。
3. 巨鹿之战:项羽率军解巨鹿之围,大败秦军,奠定其在诸侯中的威望。
4. 鸿门宴:刘邦与项羽在鸿门宴上较量,项羽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5. 分封诸侯:项羽分封诸侯,建立西楚政权,与刘邦形成对峙局面。
6. 垓下之围:项羽被刘邦围困于垓下,最终兵败自刎,结束了他的霸业。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 年少时,学习写字没有成功,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成功。 |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于是项梁教他兵法,项羽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其中的意思,但还是不肯深入学习。 |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项羽于是带领全军渡河,把船只沉没,打破炊具,烧掉营房,只带三天的粮食,表示士兵们必须拼死作战,没有回头的念头。 |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于是项王悲伤地唱起慷慨激昂的歌,自己作诗说:“力量可以拔起山岳,气势可以压倒世人,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不再奔跑。” |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项王眼泪纵横,左右的人都哭了,没有人敢抬头看他。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于是项王打算向东渡过乌江。 |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 乌江亭长停船等待,对项王说:“江东虽然不大,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百姓,也足以称王。” |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项王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要渡江呢?况且我带着江东的八千子弟渡江西进,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可怜我让我称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 |
三、总结
《项羽本纪》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充满情感与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司马迁的笔触,项羽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勇猛无畏,却也刚愎自用;他重情重义,却又缺乏政治远见。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一个英雄的辉煌与陨落,也引发人们对权力、命运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欣赏文学,《项羽本纪》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