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于奔命出处于哪里】“疲于奔命”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形容人因忙于应付各种事务而感到非常疲惫。这个成语的出处和演变过程是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下面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以及常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疲于奔命”的出处
“疲于奔命”最早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秦伯围郑,郑伯使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曰:‘吾不能以死殉国,然则我当以生事秦,愿为秦之臣。’秦伯悦,与郑人盟。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乃还。郑既降,晋人又欲攻之,郑人惧,使人告晋曰:‘郑虽小,其君亦不辞劳,今已服矣,愿无加兵。’晋人不听,遂伐郑。郑人疲于奔命,不能应敌。”
在这段文字中,“疲于奔命”最初用来描述郑国在面对晋国多次进攻时,因不断奔波、应对而身心俱疲的状态。后世逐渐将其引申为形容人因忙碌而劳累不堪的状态。
二、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疲 | 疲惫、劳累 |
于 | 表示被动或原因 |
奔命 | 忙于奔走、四处奔波 |
整体意思是:因不断奔波、应付各种事情而感到非常疲惫。
三、常见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工作压力大 | 他每天加班到深夜,真是疲于奔命。 |
生活节奏快 |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是疲于奔命。 |
应对突发事件 | 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务,她疲于奔命地处理。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疲于奔命”的关系 |
应接不暇 | 接待的人或事太多,来不及应付 | 与“疲于奔命”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无法应对” |
焦头烂额 | 形容非常焦虑、混乱 | 更强调情绪上的困扰 |
水深火热 | 形容处境非常艰难 | 强调环境恶劣,而非个人状态 |
五、总结
“疲于奔命”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历史文献,原意是形容国家在战乱中不断奔波、难以喘息的状态。如今多用于形容人在工作、生活中因过度忙碌而身心俱疲。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也反映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生存压力。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疲于奔命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含义 | 因不断奔波、应付各种事情而感到非常疲惫 |
用法 | 描述工作、生活压力大,身心疲惫 |
相关成语 | 应接不暇、焦头烂额、水深火热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出处或用法,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