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减法运算的重要阶段。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减法技巧,还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退位减法是指在计算过程中,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需要向十位借1,从而完成减法运算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以下是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总结与常见题型整理,便于复习和巩固。
一、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
退位减法指的是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如果个位上的数字不足以减去减数的个位数字,就需要从十位上“借1”,也就是将十位上的1变成0,并将个位上的数字增加10,再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
13 - 5 = 8
在这个过程中,个位3不够减5,所以从十位借1,变成12 - 5 = 7,然后加上原来的0,结果是8。
二、常见退位减法题型(20以内)
以下是20以内常见的退位减法题目及答案,方便学生练习和记忆:
题目 | 计算过程 | 答案 |
12 - 5 | 12 - 5 = 7 | 7 |
14 - 6 | 14 - 6 = 8 | 8 |
11 - 3 | 11 - 3 = 8 | 8 |
15 - 7 | 15 - 7 = 8 | 8 |
13 - 4 | 13 - 4 = 9 | 9 |
16 - 9 | 16 - 9 = 7 | 7 |
17 - 8 | 17 - 8 = 9 | 9 |
19 - 9 | 19 - 9 = 10 | 10 |
12 - 7 | 12 - 7 = 5 | 5 |
18 - 9 | 18 - 9 = 9 | 9 |
三、学习建议
1. 理解退位原理:通过实物或图形辅助理解“借位”的概念。
2. 多做练习题: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3. 口算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心算训练,提升思维敏捷性。
4. 结合生活实际:如购物找零、物品分配等情境,增强应用意识。
通过以上内容的总结与练习,学生可以逐步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