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不胜举的两个举分别是什么意思】“举不胜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非常多,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但在使用过程中,很多人对其中的两个“举”字的具体含义并不清楚。本文将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用法,对“举不胜举”中的两个“举”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成语释义
“举不胜举”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而道之大者,莫大于教化。……故曰:‘举不胜举,不可胜数。’”原意是说,列举的事情太多,无法一一举出,后来引申为“多得数不胜数”。
二、两个“举”的含义解析
在“举不胜举”中,虽然两个字都是“举”,但它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字 | 含义 | 词性 | 用法说明 |
举 | 动作、行为 | 动词 | 指“列举、举出”的意思,即把事情一件件地列出来。 |
举 | 数量、例子 | 名词 | 在这里引申为“例子、事例”,表示被列举的事物数量多。 |
具体解释:
1. 第一个“举”(动词):
表示“列举、举出”。例如,“举一个例子”、“举出事实”。在“举不胜举”中,这个“举”指的是将事物一个个地列举出来。
2. 第二个“举”(名词):
在这里并非指动作,而是指“例子、事例”。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列举的事例多得数不完”。
三、成语结构分析
- “举”作为动词:强调“列举”的行为;
- “举”作为名词:强调“被列举的对象”或“例子”的数量。
因此,“举不胜举”可以理解为:“所列举的事例多得数不清”,强调的是“多”而不是“难举”。
四、常见误用与辨析
有些人可能会误解“举不胜举”为“难以举出”,其实这是对成语的误读。正确的理解应是“多得举不胜举”,而非“难举”。
例如:
- 正确用法: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举不胜举。
- 错误用法:这种现象很难举不胜举。
五、总结
“举不胜举”中的两个“举”虽然字形相同,但含义不同。第一个“举”是动词,表示“列举”;第二个“举”是名词,表示“例子”或“事例”。整体成语表达的是“数量多得无法全部列举”的意思。
成语 | 举不胜举 |
两个“举” | 第一个为动词(列举),第二个为名词(例子) |
整体含义 | 多得数不胜数 |
常见用法 | 形容事物数量多,难以一一列举 |
易错点 | 不是“难以举出”,而是“多得举不完”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举不胜举”不仅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更体现了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其内部结构和语义变化,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