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得无厌的正确解释】“贪得无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利益、财富或权力极度渴望,即使已经得到了很多,仍然不知满足,总是想要更多。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过于贪婪、不知节制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贪得无厌”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常被用于社会评论、新闻报道以及人际交往中,用来描述某些人的不良行为或心理状态。理解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保持理性与节制,避免陷入过度追求物质欲望的误区。
贪得无厌的正确解释总结
词语 | 贪得无厌 |
拼音 | tān dé wú yàn |
词性 | 形容词 |
含义 | 对利益、财富、权力等极度渴望,不知满足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得无厌,好利忘义。” |
近义词 | 贪心不足、欲壑难填、得寸进尺 |
反义词 | 知足常乐、安分守己、知足常乐 |
用法 | 用于批评或形容某人贪婪、不知满足的行为 |
示例 | 他为了升官发财,贪得无厌,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总结
“贪得无厌”强调的是人在欲望面前缺乏自制力,不断追求更多的物质或权力,甚至不惜牺牲道德和原则。这种心态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信任度下降,甚至引发法律问题。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培养知足的心态,学会适度追求,避免因贪念而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