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自菲薄怎么读】“躬自菲薄”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虽然原文中没有“躬自菲薄”这个完整成语,但“躬自菲薄”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严格要求自己,谦逊自持,不追求奢华。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解释 |
躬自菲薄 | gōng zì fěi bó | 指自身修养和品德的自我要求不高,形容人谦虚、自律,不张扬。 |
二、词语来源与用法
“躬自菲薄”虽非古代典籍中的原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表达一种谦逊、自律的态度。它强调的是个人在道德修养和行为表现上的自我约束,不追求表面的光鲜,而是注重内在的提升。
- 出处参考:常出现在对诸葛亮《出师表》的解读中,虽无“躬自菲薄”一词,但其精神内涵与此相近。
- 使用场景:可用于描述一个人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态度,也常用于赞美他人的谦逊品格。
三、常见误读与注意事项
问题 | 解答 |
“菲薄”读音是否正确? | 是的,“菲”读作“fěi”,“薄”读作“bó”,不是“báo”。 |
“躬自菲薄”是否为常用成语? | 不是传统成语,但在现代语境中常被使用,尤其在文学或演讲中。 |
是否有近义词? | 如“严于律己”、“谦虚谨慎”等。 |
四、总结
“躬自菲薄”虽然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表达方式,但它蕴含了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谦逊、自律的精神。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词语,能够体现出说话者的文化底蕴和修养。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的读音与含义,可继续关注相关文化知识的整理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