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天抢地什么意思】“呼天抢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极度悲痛、绝望或愤怒时发出的呼喊声,通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声音的响亮,还反映了情绪的激烈和内心的痛苦。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呼天抢地 |
拼音 | hū tiān qiǎng dì |
释义 | 形容人极度悲痛、绝望或愤怒时大声呼喊,声音高亢,情绪激烈。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呼天抢地,哀号之声,震于四野。”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极端情绪下的表现,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 |
近义词 | 哀鸿遍野、痛不欲生、悲痛欲绝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镇定自若、无动于衷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悲痛欲绝:如亲人突然去世,当事人可能“呼天抢地”,表达无法接受的痛苦。
2. 愤怒至极:某人因受到极大委屈,情绪失控,也可能“呼天抢地”发泄情绪。
3. 戏剧性表现:在小说或影视中,角色在关键时刻“呼天抢地”,增强情感冲击力。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误用情况:有人将“呼天抢地”理解为“大喊大叫”,忽略了其背后的情感深度。
- 注意点: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写,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搭配建议:可与“痛哭流涕”、“泪如雨下”等词语搭配使用,增强画面感。
四、总结
“呼天抢地”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端情绪下的强烈反应。它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情感的宣泄方式。在文学创作中,这一成语能有效渲染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