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指的人物】“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原意是指手中一直拿着书卷,形容人勤奋好学、读书不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热爱学习,即使在忙碌或闲暇时也坚持阅读。
在历史人物中,“手不释卷”最常被用来形容吕蒙,他是东汉末年孙权手下的一位重要将领。起初,吕蒙并不喜欢读书,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被后人称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范。
一、
“手不释卷”原本是形容吕蒙勤奋好学的精神,后来引申为对爱读书、勤学习之人的赞美。该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学习态度,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的重视。通过这一成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自我提升和文化修养的追求。
二、表格:手不释卷相关人物及背景
人物 | 出处 | 背景简介 | 成语含义 | 历史评价 |
吕蒙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初时不喜读书,后经孙权劝学,勤奋学习,终成一代名将 | 手持书卷,形容勤奋好学 | 被誉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范 |
其他人物 | 《晋书》《宋史》等 | 后世也有许多文人学者被描述为“手不释卷”,如王充、欧阳修等 | 强调持续学习、专注阅读 | 象征刻苦钻研、求知若渴的精神 |
三、结语
“手不释卷”不仅是对一个人学习态度的肯定,更是对知识追求精神的褒扬。在现代社会,虽然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手不释卷”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无论是古代的吕蒙,还是现代的学者,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读书改变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