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名词解释】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或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它多发生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或感觉功能受损的患者身上,尤其是骨突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足跟等处。
压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持续压迫、摩擦力、剪切力、潮湿环境、营养不良、年龄增长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压疮可分为不同阶段,从初期的皮肤红肿到深层组织坏死,治疗和护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压疮的相关信息,以下是对压疮的总结与分类说明:
压疮名词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由于长时间压迫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 |
常见部位 | 骶尾部、坐骨结节、足跟、肩胛骨、耳后、肘部等骨突部位 |
高危人群 | 长期卧床患者、瘫痪患者、老年人、营养不良者、糖尿病患者等 |
成因 | 持续压迫、摩擦力、剪切力、潮湿、营养不良、活动受限等 |
分期 | 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及不可分期和深部组织损伤 |
预防措施 | 定期翻身、使用减压设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改善营养状况等 |
治疗方法 | 清创、抗感染、促进愈合、物理治疗、手术干预等 |
压疮的分期说明(简要)
分期 | 特征描述 |
Ⅰ期 | 局部皮肤完整,出现红斑,按压不褪色,可能伴有疼痛或发热 |
Ⅱ期 | 表皮和部分真皮受损,表现为水疱、浅表溃疡或糜烂 |
Ⅲ期 | 全层皮肤缺失,形成较深的溃疡,可能涉及皮下脂肪 |
Ⅳ期 | 组织广泛坏死,可能累及肌肉、骨骼或肌腱 |
不可分期 | 溃疡被坏死组织覆盖,无法判断真实深度 |
深部组织损伤 | 皮肤完整性未破坏,但存在深部组织损伤,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温度变化或疼痛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压疮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因此,早期识别、科学护理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测与干预,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