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狸祠下的典故是怎样的】“佛狸祠”这一典故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与北魏皇帝拓跋焘有关。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一句,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不满。
一、典故来源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庙号。“佛狸”是其鲜卑语名字的音译,意为“野猪”,后被用作他的称号。他在位期间统一了北方,成为强大的统治者,曾多次南侵,对南朝构成严重威胁。
在历史记载中,拓跋焘曾率军南下,攻占建康(今南京),并在当地建立佛狸祠以纪念自己的功绩。后来,随着北魏的衰落,这座祠堂逐渐荒废,成为百姓祭拜的地方。
二、文学中的引用
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他写道: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这句诗的意思是:回头一看,佛狸祠前竟然还是一片热闹的祭祀场景,乌鸦飞舞,鼓声阵阵。诗人借此讽刺南宋朝廷在国难当头时,仍沉迷于享乐,没有收复失地的决心。
三、典故的意义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庙号“佛狸”,以及其在江南建立的佛狸祠 |
历史背景 | 北魏统一北方,多次南侵,对南朝构成威胁 |
文学意义 | 在辛弃疾词中象征南宋朝廷的软弱与遗忘历史 |
现实寓意 | 提醒人们勿忘国耻,要有收复河山的决心 |
四、总结
“佛狸祠”这一典故,不仅承载着一段历史,也成为了后世文人抒发爱国情怀和批判现实的重要载体。它提醒我们,历史虽远,但教训常在;国家虽强,亦需警惕。通过了解这一典故,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