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同仇敌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共同敌人时,团结一致、共同抗争的精神状态。虽然成语本身结构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却十分丰富。下面将从含义、来源、用法以及常见误区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同仇敌忾 |
拼音 | tóng chóu dí kài |
字面意思 | 共同的仇恨,共同的愤怒 |
实际含义 | 指人们因共同的敌人或不公而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或斗争 |
情感色彩 | 正面、积极、激励人心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集体抗争、民族大义、正义行动等场景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同仇敌忾”最早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同仇敌忾,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原意是指面对共同的敌人,大家心中充满愤怒,愿意一起战斗。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文学、政治、历史等各类文本中。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举例 |
作谓语、定语 | 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同仇敌忾,誓死捍卫。 |
描述群体行为 | 面对困难,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克时艰。 |
强调团结精神 | 在这场斗争中,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同仇敌忾精神。 |
四、常见误解与注意事项
问题 | 解释 |
是否指个人情绪? | 不是,该成语强调的是群体之间的共同情感和行动。 |
是否可以用于负面事件? | 一般用于正面、正义的抗争,不宜用于描述不良行为。 |
是否可形容友情? | 不宜,因为“同仇敌忾”更偏向于对抗性、冲突性的场景。 |
五、总结
“同仇敌忾”不仅是一个表达共同敌意的成语,更是一种凝聚力量、激发斗志的精神象征。它在历史、文学乃至现代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解它的正确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表达思想。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同仇敌忾”这一成语的真正含义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