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托有关的成语】在汉语中,很多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人物事迹或生活经验,其中有一些成语与“托”字相关。虽然“托”本身并不是成语的核心字,但在一些成语中,“托”字起到了关键作用,表达出托付、依赖、依托等含义。以下是一些与“托”相关的常见成语及其释义和用法。
一、
“托”在汉语中常表示托付、依靠、寄予希望等含义。在成语中,它往往与“人”“事”“物”结合,形成具有特定语义的表达方式。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人际关系。以下是部分常见的与“托”有关的成语,涵盖其含义、出处及使用场景。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来源 | 使用场景举例 |
托孤寄命 | 指把国家或重要事务托付给他人 | 《三国志》 | 常用于形容信任重臣、托付重任 |
托付重任 | 把重要的任务交给某人 | 现代常用 | 如领导将项目交由下属负责 |
托言 | 借口、借口之词 | 古文常用 | “他托言有事,未到场” |
托腮沉思 | 一种思考时的动作 | 文学描写 | 描写人物陷入深思时的情景 |
托人捎话 | 委托他人传递信息 | 日常口语 | “我托人捎个信给你” |
托庇于人 | 依靠别人获得保护或支持 | 古文常见 | 表达依附他人以求安全 |
托梦托魂 | 梦中托梦,灵魂寄托 | 神话传说 |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思念或超自然现象 |
托付后人 | 将遗产或责任留给后代 | 古代常见 | 如父亲临终前托付家业给儿子 |
托辞推诿 | 借口推脱责任 | 现代常用 | 表示不愿承担责任而找借口 |
托体于人 | 依靠他人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 古文常用 | 表达对他人能力的信任 |
三、结语
“托”字在成语中的运用,体现了汉语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托付、依靠还是借机推脱,这些成语都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