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计算方式有哪些】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简称“个税”)是针对个人收入征收的一种税种。根据不同的收入类型和纳税人的身份,个税的计算方式也有所不同。了解这些计算方式,有助于纳税人合理规划自己的税务,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以下是目前我国常见的个税计算方式总结:
一、综合所得计税方式
适用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收入,合并计算个税。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累计预扣率 - 累计速算扣除数) - 累计已预缴税额
其中:
-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累计收入 - 累计免税收入 - 累计专项扣除 -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累计其他扣除
- 累计预扣率 和 累计速算扣除数 根据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表确定
二、经营所得计税方式
适用于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经营所得。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年度经营所得 × 累进税率 - 速算扣除数
适用税率表如下:
| 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不超过3万元 | 5% | 0 |
| 超过3万至9万元 | 10% | 1500 |
| 超过9万至30万元 | 20% | 10500 |
| 超过30万至50万元 | 30% | 40500 |
| 超过50万元 | 35% | 65500 |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税方式
这类收入属于分类所得,按次计算,不进行汇算清缴。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0%
说明:
- 利息、股息、红利等收入,按年计税,一般由支付方代扣代缴。
- 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税率。
四、财产租赁所得计税方式
适用于出租房屋、设备等财产获得的收入。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每次收入 - 合理费用 - 800元或20%)× 20%
说明:
- 若收入不超过4000元,则减除800元;若超过4000元,则减除20%。
- 合理费用包括修缮费用等。
五、财产转让所得计税方式
适用于出售房产、股票、股权等财产所得。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转让收入 - 财产原值 - 合理费用)× 20%
说明:
- 房产转让需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但部分城市有优惠政策。
- 股权转让通常按20%税率计算。
六、偶然所得计税方式
如中奖、中彩、赠与等非经常性收入。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0%
说明:
- 偶然所得无任何扣除项,直接按20%税率计算。
总结表格
| 计税类型 | 计算方式 | 税率/速算扣除数 | 备注 |
| 综合所得 |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累计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累进税率(3%~45%) | 按月或按年预扣预缴 |
| 经营所得 | 年度经营所得 × 累进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累进税率(5%~35%) | 适用于个体户、合伙企业 |
| 利息、股息、红利 | 应纳税所得额 × 20% | 20% | 由支付方代扣代缴 |
| 财产租赁 | (收入 - 合理费用 - 800元或20%) × 20% | 20% | 收入低于4000元减800元 |
| 财产转让 | (转让收入 - 原值 - 合理费用) × 20% | 20% | 房产转让可享优惠 |
| 偶然所得 | 应纳税所得额 × 20% | 20% | 无扣除项 |
以上是目前我国常见的个税计算方式。不同收入类型适用不同的计税规则,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申报,必要时可咨询专业税务人员,以确保合规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