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块珠砾的下一句是什么】在古文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经典的句子,其中“金块珠砾”出自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秦朝宫殿中奢华的景象,也常被用来形容铺张浪费、豪华至极的场面。
一、
“金块珠砾”出自《阿房宫赋》,原文为:“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意思是:把鼎当作铁锅,把玉当作石头,把金子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瓦砾,随意丢弃,秦人看到这些也不觉得可惜。
“金块珠砾”的下一句是:“弃掷逦迤”,表示这些珍贵物品被随意丢弃,遍布各地。
为了便于理解与记忆,以下是一份简明的总结表格:
二、表格展示
原文句子 | 出处 | 作者 | 含义解释 | 下一句 |
金块珠砾 | 《阿房宫赋》 | 杜牧 | 把金子当作土块,珍珠当作瓦砾 | 弃掷逦迤 |
弃掷逦迤 | 《阿房宫赋》 | 杜牧 | 指珍贵物品被随意丢弃,遍布各地 | 秦人视之 |
秦人视之 | 《阿房宫赋》 | 杜牧 | 秦人对此并不觉得可惜 | 亦不甚惜 |
亦不甚惜 | 《阿房宫赋》 | 杜牧 | 表示秦人对这些奢华物品毫不在意 | —— |
三、延伸说明
“金块珠砾”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揭示了秦朝统治者奢侈浪费、不顾百姓疾苦的现实。杜牧借此表达了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警示后人应珍惜资源、勤俭持家。
在现代语境中,“金块珠砾”也常被用来形容过度挥霍、不计后果的行为,提醒人们要理性消费、注重节俭。
如需进一步了解《阿房宫赋》的全文或相关背景知识,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深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