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墙是成语吗】“红杏出墙”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表达,常用于形容已婚女性与他人发生感情关系。那么,“红杏出墙”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本文将从词源、用法和语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
一、词源与出处
“红杏出墙”最早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玉楼春·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原句描写的是春天里红杏盛开的景象,后人将其引申为“女子有外遇”的比喻。
因此,“红杏出墙”最初并不是一个固定词语,而是由诗句演变而来的俗语或谚语。
二、是否为成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的收录情况,“红杏出墙”并未被正式列为成语。成语一般指结构固定、意义完整的四字词语,具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而“红杏出墙”虽然在日常使用中非常广泛,但其结构并不完全符合传统成语的规范。
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它已经被广泛接受为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甚至在一些辞书中也被当作“俗语”或“惯用语”来解释。
三、用法与含义
| 词语 | 用法 | 含义 | 举例 |
| 红杏出墙 | 常用于描述已婚女性与他人产生感情 | 比喻婚姻不忠、有外遇 | 她的丈夫怀疑她红杏出墙。 |
四、总结
“红杏出墙”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但它已经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表达方式,尤其在文学和口语中频繁出现。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诗,后来逐渐演变为带有贬义的俗语,用来形容婚姻中的不忠行为。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是否为成语 | 不是(属于俗语/惯用语) |
| 出处 |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
| 用法 | 形容已婚女性有外遇 |
| 词性 | 动词性短语 |
| 语言风格 | 口语化、文学性强 |
| 现代使用情况 | 广泛使用,常见于新闻、小说、日常对话 |
综上所述,“红杏出墙”虽非传统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具备类似成语的功能,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