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吕岩赏析】《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即吕洞宾)创作的一首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超脱尘世的情怀。这首诗虽短,却蕴含哲理,体现了道家“返璞归真”的思想。
一、
《牧童》全诗如下:
> 草铺横野六七里,
> 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
> 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然的乡村牧童生活图景。诗中通过“草铺横野”、“笛弄晚风”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而“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则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
二、表格分析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吕岩(吕洞宾) |
朝代 | 唐代 |
诗题 | 《牧童》 |
体裁 | 五言绝句 |
主旨 | 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超脱尘世的情怀 |
意象 | 草铺、横野、笛声、晚风、蓑衣、月明 |
语言风格 | 简洁自然,富有画面感 |
思想内涵 | 道家“返璞归真”的思想,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
情感基调 | 悠然自得,恬淡闲适 |
艺术特色 | 以小见大,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
三、结语
《牧童》虽为一首小诗,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哲理。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吕岩借牧童之口,传达了他对自然与自由的无限向往,也反映了道家思想在文学中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