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以下是一段文言文原文: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中孔子的名言,表达了他对学习、交友和修养的看法。下面是对这段文言文的总结与分析。
一、文言文
这段文字出自《论语·学而篇》,是孔子对弟子的教诲,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思想:
1. 学习与实践:强调“学”之后要不断复习和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从中获得快乐。
2. 友情与交流:认为朋友从远方而来,是一种值得高兴的事情,体现了孔子对人际交往的重视。
3. 修养与胸怀: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这是一种君子应有的修养和胸怀。
二、文言文解析表
| 词语 | 现代汉语解释 | 文言用法 | 说明 |
| 学 | 学习 | 动词 | 指学习知识或技能 |
| 时 | 经常、按时 | 副词 | 表示经常性地复习 |
| 习 | 复习、练习 | 动词 |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 说 | 同“悦”,喜悦 | 动词 | 表达内心的快乐 |
| 有朋 | 有朋友 | 动词+名词 | 指朋友到来 |
| 自远方来 | 从远方来 | 状语结构 | 表示朋友远道而来 |
| 不亦……乎 | 不也是……吗 | 反问句式 | 表示肯定语气 |
| 人 | 别人 | 代词 | 指他人 |
| 不知 | 不了解 | 动词 | 表示被误解或不被理解 |
| 而 | 连词 | 连接前后分句 | 表示转折 |
| 愠 | 生气、恼怒 | 动词 | 表示情绪反应 |
| 不亦君子乎 | 不也是君子吗 | 反问句式 | 表示对君子品德的肯定 |
三、内容理解与启示
这段话虽简短,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体现了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 学习贵在坚持:只有不断复习和应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 友谊需要珍惜:朋友之间的交流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 修养重在心态:面对误解或不被理解时,保持平和的心态是君子的体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段文言文不仅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人修身养性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