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晨检制度】为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各幼儿园应建立并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晨检是每日入园前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一、晨检目的
1. 及时发现疾病:通过观察与询问,发现幼儿是否有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症状。
2. 防止传染病扩散:对疑似患病的幼儿进行初步筛查,避免其进入班级影响其他孩子。
3. 保障园所安全:确保每位幼儿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参与活动,维护园内卫生与秩序。
4. 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幼儿每日健康情况,便于跟踪与管理。
二、晨检内容
检查项目 | 检查方式 | 检查标准 |
体温测量 | 使用体温计 | 正常体温范围为36℃~37℃,超过37.3℃视为异常 |
面部观察 | 观察面部表情及皮肤状况 | 看是否有红疹、皮疹、结膜充血等症状 |
呼吸状态 | 听诊或观察呼吸频率 | 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咳嗽、气喘等表现 |
精神状态 | 与幼儿互动交流 | 是否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情绪低落 |
口腔检查 | 观察口腔及咽喉 | 是否有溃疡、红肿、咽痛等情况 |
手部检查 | 检查手部卫生及有无外伤 | 是否有伤口、指甲过长、污垢等 |
排泄物观察 | 询问家长或查看便便 | 是否有腹泻、便秘等异常情况 |
三、晨检流程
1. 准备阶段:晨检人员提前到岗,准备好体温计、消毒用品、登记表等工具。
2. 接待幼儿:家长将幼儿送至指定地点,由保健老师或值班教师进行检查。
3. 逐一检查:按照上述内容逐项检查,记录结果。
4. 异常处理: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家长带幼儿就医,并做好隔离与登记。
5. 信息反馈:每日汇总晨检情况,上报园领导并存档备查。
四、晨检注意事项
- 晨检应在幼儿入园前完成,确保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
- 检查过程中要保持耐心、细致,避免引起幼儿紧张或抵触情绪。
- 对于特殊儿童(如过敏体质、慢性病患儿)应有专人关注,并制定个性化检查方案。
- 晨检记录需真实、准确,不得遗漏或伪造。
五、总结
幼儿园晨检制度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规范的晨检流程,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提升园所卫生管理水平。同时,晨检工作也需要全体教职工的配合与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以上就是【幼儿园晨检制度】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