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成书于】《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这部书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宗旨,旨在通过历史的借鉴作用,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
一、
《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全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涵盖了从战国至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其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在编纂过程中,司马光组织了众多学者共同参与,广泛搜集史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考证与删减,力求客观、公正地呈现历史事实。该书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政治思想的著作,对中国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表格:《资治通鉴》相关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资治通鉴 |
成书时间 | 公元1084年(北宋元丰七年) |
作者 | 司马光(主编),辅以众多学者 |
体例 | 编年体 |
历史范围 | 战国至五代(共1362年) |
卷数 | 294卷 |
编纂时间 | 19年(约1065—1084年) |
编纂目的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历史地位 |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史书之一,与《史记》并称 |
影响 | 对后世史学、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
三、结语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集大成的历史著作,不仅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更体现了司马光及其团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邃的政治智慧。它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传统文化与治国理念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