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三国杀】“乐不思蜀”是一个成语,源自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常被用于形容人安于现状、乐于享受当前的环境,而忘记了过去的经历或原本的目标。在《三国杀》这款卡牌游戏中,“乐不思蜀”也是一张非常经典的卡牌,具有独特的玩法和策略价值。
以下是对“乐不思蜀”在《三国杀》中的含义及使用方式的总结:
一、成语“乐不思蜀”的原意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原意 | 指刘禅在亡国后仍然安于现状,不思复国,比喻人沉迷于眼前的享乐,忘记过去的责任或目标。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缺乏上进心,满足于现状,不愿改变或追求更高的目标。 |
二、“乐不思蜀”在《三国杀》中的设定
项目 | 内容 |
卡牌类型 | 一张延时类锦囊牌(即“乐不思蜀”) |
使用者 | 可由玩家在自己的回合中打出 |
效果 | 使目标角色进入“乐不思蜀”状态,下一回合不能出牌,且不能发动技能。 |
使用时机 | 通常用于限制对手的行动能力,尤其是在对方准备发动关键技能或出牌时。 |
策略价值 | 高,能够有效干扰对手节奏,尤其在对战高爆发角色时效果显著。 |
三、实战应用与技巧
应用场景 | 说明 |
对抗技能型角色 | 如张辽、黄月英等依赖技能的角色,使用“乐不思蜀”可以打断其连招。 |
控制节奏 | 在自己回合内使用,可让对手陷入被动,为己方争取优势。 |
联盟配合 | 在团队模式中,合理分配“乐不思蜀”可增强整体控制力。 |
四、注意事项
- “乐不思蜀”只能对一名角色使用。
- 若目标角色拥有“无懈可击”或“闪”等防御手段,可能无法成功触发效果。
- 不同版本的《三国杀》中,卡牌效果可能会略有调整,需根据具体版本判断。
总结
“乐不思蜀”在《三国杀》中不仅是一张实用的控制卡牌,更是一种策略上的体现。它提醒玩家在游戏中要时刻关注对手的动向,灵活应对,避免被“乐不思蜀”的状态所困。无论是从历史典故还是游戏机制来看,“乐不思蜀”都值得玩家深入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