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初三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

2025-08-12 22:23:03

问题描述:

初三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2 22:23:03

初三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范进中举》是一篇极具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的古典白话小说,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荒唐场面,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以及当时社会对功名利禄的盲目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 理解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分析人物性格与行为动机。

-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科举制度与现代社会竞争之间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封建社会弊端的批判意识。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盲目追求功名利禄。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分析范进的性格变化,理解作者的讽刺意图。

-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中蕴含的深层社会批判意义。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如果你突然中了状元,你会怎么做?”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范进中举》的故事。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通读课文,划出关键情节,初步了解故事发展脉络。

3. 深入分析(20分钟)

- 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心理变化,理解其“喜极而疯”的原因。

- 讨论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形象,体会他们对范进的态度变化。

- 探讨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如夸张、对比、反语等。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范进为何会因中举而发疯?

-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怎样的观点?

- 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范进”现象?

5. 总结提升(10分钟)

教师总结文章主题,强调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与社会期望的关系。

6. 作业布置(5分钟)

-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范进中举”现象的看法。

- 仿照课文写一段人物对话,体现讽刺效果。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生动性与互动性,避免过于枯燥的讲解。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如播放相关影视片段或展示古代科举制度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使课堂更具现实意义。

总之,《范进中举》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射出社会的种种弊病。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