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炽热(chì)B. 惬意(xiá)C. 倔强(juè)D. 褪色(tuì)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因为生病了,所以没能来参加比赛。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C.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
D.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3.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其词性是:
A. 名词B. 动词C. 形容词D. 副词
4. 下列诗句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
5.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阅读时应注重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旨。
B. 文章结构清晰有助于理解作者意图。
C. 阅读时只需关注生字词,不必分析句式。
D. 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积累和练习。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父亲的背影》
小时候,我总爱在父亲的背上玩耍,那时他的背宽厚而温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觉得父亲的背不再那么结实,甚至有些佝偻。可直到有一天,我才真正明白,那背承载了多少岁月的重量。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因考试失利而心情低落。父亲没有责备我,只是默默地递给我一杯热牛奶,然后转身去准备早餐。我望着他的背影,第一次发现他原来已经不再年轻。他的头发白了许多,肩膀也微微驼着,仿佛随时都会被生活的重担压垮。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父亲的背不仅是支撑家庭的脊梁,更是我成长路上最坚实的依靠。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因为我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父亲的背始终是我最温暖的港湾。
问题:
1. 文章开头提到“父亲的背”,有什么作用?(4分)
2. 文中“那背承载了多少岁月的重量”一句中的“岁月的重量”指的是什么?(4分)
3. 为什么说“父亲的背始终是我最温暖的港湾”?(6分)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父亲的背”的理解。(6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问题: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8分)
① 方七百里:______
② 惩山北之塞:______
③ 杂然相许:______
④ 始龀: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②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本文体现了愚公的哪些精神?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作文(50分)
题目:难忘的瞬间
要求:
1. 写一篇记叙文;
2.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3. 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教师用)
一、选择题
1. A2. D3. B4. D5. C
二、阅读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
1. 引出主题,为后文做铺垫。
2. 指父亲多年来的辛劳、付出与责任。
3. 因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父亲都默默支持、保护“我”。
4. 父亲的背象征着责任与爱,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孩子成长的依靠。
(二)文言文阅读
1. ① 方圆② 苦于③ 全都赞同④ 刚换牙
2. ① 我和你们一起尽力挖平险峻的障碍,直通豫州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② 冬夏季节交替,才往返一次。
3. 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