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素材: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而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离不开作者对语言的反复推敲与精心打磨。所谓“字斟句酌”,并非刻意追求华丽辞藻,而是对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抱有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则是在不断修改中追求更高的表达效果,力求让文章更精准、更有感染力。
在日常写作训练中,许多同学常常急于完成一篇作文,忽视了细节的打磨。其实,真正的写作高手,往往会在初稿完成后反复修改,甚至多次重写。比如,一篇文章中的一个比喻是否恰当?一段话的逻辑是否清晰?一个词的使用是否准确?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恰恰决定了整篇文章的质量。
历史上许多文学大家,正是以这种态度成就了不朽之作。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为了一个“僧敲月下门”的用词,反复斟酌,最终定下“敲”字,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宋代文豪苏轼也曾因一句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反复推敲,才有了千古传诵的佳作。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好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无数次思考与修改的结果。
在考场作文中,时间有限,但“字斟句酌”的精神依然不可少。面对题目,先要审题准确,确定立意方向;然后构思结构,安排段落顺序;接着选材立论,确保内容充实;最后润色语言,使文章流畅自然。即使时间紧张,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精雕细琢”。
此外,“精益求精”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在思想深度和情感表达上。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结构合理、语言通顺,还要有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只有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能打动阅卷老师,获得高分。
总之,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注重细节,追求卓越。无论是在平时练习还是考场写作中,都要做到“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唯有如此,才能写出真正有力量、有温度的文章,赢得认可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