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220319094439x】为切实加强加油站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加油站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加油站内所有区域、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整改,实现安全管理的闭环管理。
一、隐患排查职责分工
1. 站长:全面负责加油站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监督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对重大隐患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 安全员:具体执行日常隐患检查任务,记录排查结果,协助制定整改措施,并定期向站长汇报。
3. 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发现并上报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参与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
二、隐患排查内容
1. 设备设施方面:包括加油机、储油罐、输油管道、电气线路、消防器材等是否完好、运行正常。
2. 作业环境方面:检查站内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品堆放不当、通风不良、地面湿滑等问题。
3. 人员操作方面:查看员工是否按规程操作,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或未佩戴防护用具的情况。
4. 管理制度方面:检查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记录是否完整。
三、隐患排查方式
1. 日常巡查:由安全员每日对加油站进行例行检查,重点检查关键部位和高风险区域。
2. 专项检查:针对特定时段(如节假日、恶劣天气)或特定项目(如设备检修、施工改造)开展专项隐患排查。
3. 联合检查:与上级主管部门或第三方安全机构合作,开展不定期抽查或评估。
四、隐患分类与分级
根据隐患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将隐患分为以下几类:
1. 一般隐患:对安全影响较小,可立即整改。
2. 较大隐患:需一定时间整改,且存在潜在风险。
3. 重大隐患: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并上报相关部门。
五、隐患整改与反馈
1. 发现隐患后,应第一时间记录并上报至站长。
2. 根据隐患等级,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3. 整改完成后,由安全员进行复查,确认隐患消除后方可销项。
4. 对于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应制定临时防范措施,并持续跟踪直至彻底解决。
六、档案管理与信息报送
1.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详细记录每次排查的时间、地点、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整改结果。
2.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接受监督检查。
七、奖惩机制
1. 对于在隐患排查中表现突出、及时发现并上报重大隐患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因疏忽大意或故意隐瞒隐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八、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加油站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加油站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完善和优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备注:本制度依据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编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