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电话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话亭,了解其结构特点和造型风格,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电话亭的形态。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方式,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关注与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公共设施美感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电话亭的结构特征,学习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
- 难点:如何将电话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在二维画面上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话亭图片资料、示范画作、绘画工具(铅笔、橡皮、彩色笔、水彩等)。
- 学生准备:绘画本、铅笔、橡皮、彩色笔或水彩颜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几张不同风格的电话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电话亭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途?”
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2. 新课讲授(10分钟)
- 教师讲解电话亭的基本结构:包括顶部、侧面、门、玻璃窗等部分。
- 分析电话亭的造型特点:有的是圆顶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带有装饰性元素。
- 展示不同风格的电话亭图片,让学生感受其多样性,并思考如何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它们。
3. 技法指导(10分钟)
- 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勾勒电话亭的轮廓,注意比例和透视关系。
- 指导学生如何用色彩表现电话亭的材质和光影效果。
- 强调构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适当添加个人创意。
4. 学生实践(20分钟)
-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独立完成一幅以“电话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个性化建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 邀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创作思路。
- 组织学生互相欣赏、点评,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6.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生活、发现美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身边的事物,提高审美和创作能力。
五、拓展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附近的电话亭,尝试用速写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公共设施,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美术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