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完整版PPT课件】《山行》教学课件(完整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 学科:语文
- 年级:小学三年级 / 初中一年级
- 课文出处: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目标:
-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秋日山景。
- 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方法与节奏。
-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作者简介
杜牧(约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尤其擅长写景抒情。代表作有《清明》《泊秦淮》《赤壁》等。杜牧在诗歌创作上注重意境营造,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三、诗歌原文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字词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 山行 | 在山中行走 |
| 寒山 | 深秋时节的山,显得清冷 |
| 石径 | 用石头铺成的小路 |
| 斜 | 弯曲、倾斜 |
| 白云生处 | 白云飘动的地方 |
| 人家 | 人家,村落 |
| 停车 | 停下车 |
| 坐爱 | 因为喜爱 |
| 枫林晚 | 暮色中的枫树林 |
| 霜叶 | 经过霜打的枫叶 |
| 红于二月花 | 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艳 |
五、诗意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山间,看到秋日傍晚的美丽风光,尤其是那片火红的枫林,让他流连忘返。诗中通过对山间小路、白云缭绕的村落、红叶满山的景象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静谧与绚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六、赏析重点
1. 画面感强: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句,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仿佛一幅山水画卷。
2. 色彩鲜明:“红于二月花”一句,以对比手法突出枫叶的艳丽,极具视觉冲击力。
3. 情感真挚:诗人因喜爱山景而停车驻足,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七、朗读指导
- 节奏:四句诗,每句五个字,读起来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
- 重音:注意“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关键词的重读。
- 情感:朗读时应带着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之情,语调轻柔舒缓。
八、课堂活动设计
1. 配乐朗诵:播放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 绘画想象:让学生根据诗句画出自己心中的“山行图”。
3.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为什么诗人会停下来看枫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4. 拓展延伸:比较杜牧的《山行》与其他描写秋景的古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九、板书设计
```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象】: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情感】:热爱自然、欣赏秋景
【手法】:对比、画面感、情感真挚
```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山行》的意境与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或仿写,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备注:本课件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适合用于课堂教学、公开课展示或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