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不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篇适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反复阅读与思考的文章。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一次爬山遇险的经历。通过描写自己在悬崖上一步步脱险的过程,传达出“不要被困难吓倒,只要勇敢面对,就能战胜一切”的人生启示。文章结构清晰,情节生动,语言简洁,非常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情境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和写作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人生哲理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在困境中逐步克服恐惧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真正领悟并内化文章所传达的积极人生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2. 问题导学法:围绕课文内容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感到害怕的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引发学生共鸣,自然引出课题。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教师适时指导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基调。
3. 精读品析(20分钟)
引导学生逐段分析,重点解读作者在悬崖上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层含义。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困难。
4. 拓展延伸(10分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推荐类似主题的书籍、影视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主旨,强调“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敢前行。
六、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困难面前:恐惧、无助 → 逐步突破 → 成功脱险
人生启示: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
七、作业布置
为巩固课堂所学,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 写一篇短文,讲述自己曾经克服困难的经历,并写出从中得到的启发。
2. 阅读莫顿·亨特的其他作品,比较其写作风格与本文的异同。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体验与思想启迪,力求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思考中成长。同时,我也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我对《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